位于榕江南河畔的东湖公园是揭阳城市中心一块难得的“绿肺”,成为市民休闲和孩子娱乐的理想场所。揭阳东湖书院(岭南书院)即坐落于此。
四月的揭阳东湖公园绿意盎然,4月20日下午,一场名为“我与揭阳东湖书院的故事”的特别分享会,为揭阳东湖书院(岭南书院)一周岁生日增添了浓浓的人文气息。
据了解,自去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正式揭牌试运营以来,从首场讲座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孙昌麒麟应邀作《揭阳古城早期城市形态演化历程》的专题讲座,到如今以“东湖大讲堂”形式开展“山长讲坛系列”,无论是音乐创作人、青年歌手陈炜主讲“潮语歌曲作词分享”,还是非遗传承人林宝如现场演绎宋代点茶技艺……汇聚了非遗传承人、道德模范、专家学者、文化艺术家、志愿者代表等15名各行各业精英的山长团讲师定期授课,持续不断的特色活动推动揭阳东湖书院成为文化高地。常态化每周开展2—3场群众活动,也让这座文化地标迎来超过6万名访客的记录,成为揭阳市民心中不可或缺的文化“会客厅”。
担当起广东岭南书院的文化使命,揭阳东湖书院把文明实践的重要阵地、文脉传承的重要高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新人培育的重要载体作为首要功能定位,持续提升书院“软实力”。这一年来,揭阳东湖书院深化打造“书院+学院”共建模式,积极与揭阳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高校资源下沉书院,开展揭阳古城品牌营销、文创产品开发、研学旅游、民俗文化、茶文化、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课题。其中,设计课题“青狮文化LOGO在春节融入古城灯光秀”实现落地,市民群众在揭阳古城直观感受到设计融入生活,点赞古城夜景魅力。谈及与书院共建的一周年,揭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体育系党总支书记陈沛捷表示,双向赋能的共建模式,构建了“学术资源—文化空间—社区需求”的三位一体的服务闭环体系。这不仅能够为社区注入优秀的文化动能,也能够激发学校内在的创新驱动,更好地服务揭阳高质量发展。
此外,作为揭阳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要文化载体,揭阳东湖书院还开创性地将传统书院功能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相融合,以“活动育才+品牌宣讲+理论实践融合”模式,组织来自各行业各领域的45名选手参加“心心向榕”演讲比赛;举办榕城区“心心向榕”聚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主题演讲暨“榕树下的微课堂”集中示范宣讲,进一步发挥百姓宣讲矩阵作用,用群众语言展现“百千万工程”实践成效。在过去一场场宣讲会上,来自京岗街道的黄榕琪、砲台镇的史煜华和区直单位的黄鼎、郑立勇等一批宣讲员走上讲台,他们以讲故事的形式,生动讲述揭阳大地上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着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过程中,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事迹。
为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的多样性,最大限度满足群众文化的需求,书院培育打造了“榕我有礼”“榕韵文承”“融榕书声”“东湖有戏”4个文化活动品牌,累计推出180场次活动;并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互联共建,推出文明实践、政策宣讲、文化文艺、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咨询、卫生环保、贫困帮扶、楷模宣讲等活动。
“东湖聚贤传雅趣,书院濡墨散书香。”书院定期推出的各式活动都像一份精心准备的文化礼物,今天的“我与揭阳东湖书院的故事”特别分享会上,市民分享感受与感悟,市民吴荣辉以一幅墨香为揭阳东湖书院送上一周年祝福。
4月23日,恰逢第30个世界读书日,也是揭阳东湖书院试运营一周年,揭阳东湖书院策划了“和美揭阳·‘阅’见美好”系列实践活动,将通过“书香+”融合潮乐诗词、古城文化、家庭教育等内容,为群众带来源源不断的文化供给。
文字:唐楚生 张冰纯
【作者】 唐楚生;张冰纯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