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法润万家满陇春

时间:2025-04-19 17:55:00

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法学会会长陈文清在2025年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启动仪式上强调,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引导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5周年及“八五”普法规划收官之年的特殊时刻,深入审视并推进基层普法工作,不仅关乎全面依法治国的根基,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迫切需求。

基层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法治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每一位公民法治观念的树立,而基层作为人民群众生活的聚集地,涵盖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和群体,是法治宣传教育的最前沿阵地。通过在基层广泛开展普法活动,能够将法律知识直接传递给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使他们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知晓法律的边界和底线,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这不仅有助于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降低社会治理成本,更为全面依法治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基层普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法治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领域,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只有通过普法,让各类市场主体熟悉和运用法律规则,才能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有序发展;在社会领域,基层是社会矛盾的多发地,通过普及化解矛盾纠纷相关法律法规,能够引导群众以合法、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文化领域,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普法能够传播法治理念,培育法治文化,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可以说,基层普法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为其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法治动力。

近年来,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大志愿者深入2800多个县市区,为近4亿人次开展普法活动,他们用专业的法律知识、热情的服务态度,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基层的每一个角落。从社区的法律讲座到乡村的法律咨询服务,从校园的法治宣传教育到企业的合规培训,志愿者们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法治的力量,在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证明了基层普法工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也为进一步深化基层普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为了更好地推进基层普法工作,需要多措并举。精准定位普法需求,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了解不同群体、不同领域对法律知识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普法内容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创新普法形式和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新媒体平台、短视频、直播等,打造多样化、趣味性的普法产品,增强普法的感染力和传播力。加强基层普法队伍建设,通过培训、交流、实践锻炼等方式,提高普法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群众认可的普法队伍。完善普法长效机制,建立健全考核评价、监督检查等制度,确保普法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持续提升普法效果。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让我们以此次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为契机,持续加大基层普法力度,创新普法形式,凝聚各方力量,让法治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唯有如此,才能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虎(长阳县委政法委“清江剑”团队负责人)

责编:丁玥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