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社论: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

时间:2025-04-14 21:54:00

4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主要金融数据。今年以来,宏观政策持续发力,金融机构深挖支持实体经济的潜力,带动信贷加快增长,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有所上行。

从具体数据看,今年一季度,银行金融机构等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9.7万亿元,同比多增5862亿元。截至今年3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2.18万亿元,同比增长7.2%。

这反映出金融对实体经济保持稳固支持态势,也反映出实体经济对贷款等金融支持需求持续回暖。

去年以来一系列宏观支持政策发力,有效增强了社会预期,行业环境出现改善,企业等经济主体投资意愿明显回升。多家机构预计,今年一季度GDP增速或达5%以上,目前发布的多项前瞻数据和先行指标显示,工业生产、消费、投资、企业经营等多领域呈现增长之势。这将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主体的信心。

下一步,各方面还会继续保持有力度的政策支持,助力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金融部门也在多方施策稳固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挖掘国内有效需求,促进金融总量合理增长。这当然包括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强。

今年3月底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季度例会提出,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融资、促进消费和稳定外贸。

“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融资、促进消费和稳定外贸”无疑是今后进一步加强对实体经济支持的重点领域。尤其是促进消费和稳定外贸在当前形势下更为紧迫。

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一个重要方面是持续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当前,贷款利率总体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数据表明,3月金融机构对企业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3.30%,比上年同期低约45个基点。这是近年来连续多次降准降息累积效应的具体显现。

当然,在降准降息促进融资成本下降方面还有较大的操作空间。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在多次会议上提到择机降准降息,上述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季度例会也强调,要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

新华社13日在关于一季度主要金融数据的报道中说:贷款利率关系着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影响着个人的贷款负担。一季度贷款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助力企业和居民“轻装上阵”。

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对重点领域给予适当倾斜。

今年3月底,财政部发布公告,今年将发行首批特别国债5000亿元,积极支持多家国有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此举的重要目的是有利于银行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作用,为国民经济行稳致远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需要强调的是持续加强对外贸型企业和消费的金融支持力度。

早在今年2月,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就陆续出台新措施,表示要加大对外贸型企业的金融支持。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也表示,将优化政策安排,降低外贸企业的资金结算成本。当前外贸企业面临一定内销的转型,这也是金融支持稳定外贸的重要方向。

3月下旬,《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印发,为完善财政、金融等促消费支持政策明确方向。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将强化金融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同,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满足各类主体多样化的资金需求。在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主引擎,同时又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冲击环境下,金融支持消费的政策还会陆续出台。

总之,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一季度主要金融数据充分展示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呈现贷款总量加大、中长期贷款占比增加、企业融资成本下降等良好局面。下一步,还要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方面明确重点领域、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继续努力。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