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13日),下沙高教园区的道路一改以往双休日的通畅,路两边停满了车辆。他们都是送考生参加高校2025“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考试的。特别是2号大街,临近浙江工商大学短短200米左右的路,开了将近20分钟,校门口保安不停地叮嘱停下来的车辆“速下车,快驶离”。

“送孩子来考试,这对于我们家来说就是高考‘演练’。”挂着嘉兴绿色能源车牌照的司机说,“老婆与儿子老早入校考试了,我就负责在门口等,这个位置逛了三四圈才有,前面那辆车刚走。”
考了三场题目都与“人工智能”相关
上午近12点,嘉兴考生小王从浙江工商大学考场走出来,脸上显得格外自信。
“又是人工智能的题目,感觉都是在不断重复答题,又好像在不停修正、完善答案。”嘉兴考生王同学说,她报了四所学校,昨天赶考两所学校、今天上午考完再赶下一所温州学校来不及了,准备放弃。“三场考题都是人工智能相关的,今天我被组员推荐为组长做最后的总结,我觉得自己总结得不错,大家的意见都归纳到了。”

温州考生小喻走出中国计量大学考场时,可以说是以“飞奔”的速度跑到家长身边,“我是说今年会考人工智能相关的内容吧,果然考到了。”小喻说,“杭州六小龙”的“出圈”,让他意识到会成为“三位一体”考题。“人工智能的话题本来就热,更何况今年春节期间杭州的科技成果在全国范围燃了一把,让我觉得我们国家强大了。”

温州考生李同学一出考场就给好友打电话“汇报”:“考题与当下大热的人工智能有关。要求我们探讨AI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进一步思考,如果AI未来具备了自主决策权,人类应如何自处及应对?”

在中国计量大学的候考区,临海考生黄同学的妈妈不停地随着学生候考队伍挪动,给儿子拍照。“报了4所学校,时间冲突只能参加2所学校的面试。昨天在隔壁浙江理工大学考试,回来后他在给同学打电话说考题。我没听懂具体在说什么,但是‘人工智能’提到好几次,电话一打就快半小时。”
题目不难但想得高分难 “感觉与高手过招”
李同学坦言,题目不难,但无领导小组讨论中想要得高分却不容易,全程犹如“高手过招”。“虽然对AI话题提前做了功课,但在讨论中,组员们的发言和视角让我耳目一新。”她举例说,“有位同学提出,对AI的过度依赖可能会抑制社会的整体创新,因为人们可能会逐渐丧失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动力,这个想法让我印象深刻。”

景宁中学的林同学说,他们小组一开始制定了举手发言规则,后来因为讨论得太激烈了,组员一度要靠举手发言才能抢发言机会。
有批判性思维的考生给了考官“惊喜”
“除了考察综合能力外,我们希望考生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可以主动思考,具有批判性思维。”中国计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余晓作为考官表示,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素养、专业潜质和创新能力等。“大多数考生都能抓住重点,清楚地阐明观点,看得出考生有深度思考的能力,具备批判思维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有一名考生给余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位考生展现出了很强的逻辑性和批判思维。答题时语速平稳、逻辑性强,看到了问题的两面性,能紧紧围绕问题作答。还获得了在场其他考生的一致认可,推荐他做总结。”

“考生们的知识储备让人惊喜,对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存在的问题,都有自己新的观点。”中国计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陈子良作为今年的考官对考生的整体表现较为满意,他表示,逻辑思维、语言表达、人际交流、团队协作、创新性等方面的能力,是考察的重点。整体来看,考生表现可圈可点,对人工智能等热点领域知识有关注有积累。
链接:今日考生回忆的部分考题
1.AI不仅仅是一种科学技术问题,请问你怎么看?
2.“人工智能+”可以“加”什么,以及是如何开展的?
3.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4.如何使用基因编辑等先进技术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