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燕超

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865年的9尺施坦威黄金大钢琴。

贺立军在馆内。 本文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人生的前半程,贺立军几乎都沉浸在数字和公式的世界里,那些复杂的理论模型和精确的数据让他感到踏实。
2010年,在拿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工程博士学位后,贺立军前往美国,从事矿业投资与咨询工作。其后3年,他的足迹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那时的他并未预想过,自己的事业会在某个转角处与钢琴紧紧相连,开启一场从矿产到艺术的别样跨界。
结缘于一架古董钢琴
贺立军的女儿5岁时开始学习钢琴,那时,由于工作原因,贺立军全家搬到了美国密苏里州生活。为了让女儿坚持学琴,他认真“淘”了一架老琴,没想到,竟买到了一件“古董”。
这是一架1912年的Behning&Son(贝宁)立式钢琴,紫檀木琴身、象牙白键、乌木黑键,琴声浑厚优美。当时,它的前主人在网上着急出售,标价300美元,并一再强调“这钢琴棒极了”。精美的工艺、细腻的音色让贺立军一见倾心。
一半出于真心喜欢,一半出于好奇,贺立军买下了它,并联系了一家搬家公司,花了400美元运费送回家。
随琴一起送来的,是一张1914年购买钢琴时的原始收据,贺立军清楚地看到当年钢琴的售价是425美元。为了进一步了解这架钢琴,贺立军查阅了大量资料,越是深入,越被背后的故事吸引。钢琴不仅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同时还代表那个时代手工及工业制作的极高工艺。每架能留存于世的古董钢琴,背后的故事往往都值得回味、探究。
有的钢琴承载着一段琴瑟和鸣的动人故事。1947年,钱学森为蒋英买下一架施坦威三角钢琴作为新婚礼物,这架象征着科学与艺术美满交融的钢琴被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永久收藏。
有的钢琴记录着一段音乐传奇。2000年,约翰·列侬生前使用过的钢琴通过网络向全球网友竞标,最终以208万美元的价格售出。这架钢琴是约翰·列侬在1970年花了1400多美元买的,1年后他在这架钢琴上创作了自己的代表作。这架钢琴创下流行歌手身后遗物拍卖金额新的纪录。
对古董钢琴日渐痴迷的贺立军,在工作之余几乎跑遍了美国,收集了各类古董钢琴100余架。为了让这些老琴重新弹出声音,他开始自学钢琴结构原理及修复技术。与此同时,一个想法悄悄在他心底萌芽……
创建钢琴博物馆
2014年,贺立军决定携全家回国,100架钢琴漂洋过海从美国运回了武汉。
经过一番努力,同年8月,在拥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典故的月湖之畔古琴台,贺立军创建了一家钢琴博物馆——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贺立军希望这座博物馆能成为心灵的驿站,为繁忙的人们在生活中提供一片宁静港湾。
开办一家博物馆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虽然困难重重,但贺立军一直在坚持。为了丰富藏品和展陈,他几乎每年都去欧洲和美国参加各类拍卖会购买藏品,再运回博物馆。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古董钢琴、提高钢琴艺术修养,贺立军定期在博物馆内举办多类社教活动,如古董钢琴音乐会、知音钢琴生活节、钢琴读书会等。
2024年5月18日,在国际博物馆日,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和江汉关博物馆共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快闪活动。当日上午10时30分,江汉关博物馆广场上响起歌曲《在此》,来自10所高校的100余名大学生,从广场四周的角落现身,即兴表演大合唱《在此》《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我和我的祖国》,其间还穿插了古琴合奏《高山流水》、钢琴独奏《洪湖水浪打浪》……在参演者的共同努力下,这场快闪表演将艺术与教育融合,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场别具特色的视听享受。
在武汉天河机场,贺立军用编钟与钢琴搭建了“一见钟琴”大舞台,用东方的乐器之王编钟与西方的乐器之王钢琴合奏《长江之歌》《九歌》等,吸引了许多旅客驻足打卡。
为了让博物馆实现更好发展,贺立军努力拓展钢琴相关文化产业,新建艺术教育培训中心和古董钢琴修复技术中心。他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让钢琴博物馆走得更远。
创建琴台钢琴博物馆的这10年,彻底改变了贺立军的人生轨迹。他出售了美国的多处房产,把所得全部投入了博物馆;他也几乎放弃了原来的专业,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发展博物馆事业中。
“在我看来,音乐与科学相似,都在不断地探索与追求之中。钢琴上的每一个黑白键,都仿佛蕴含着生命的秘密。我聆听那些经典的旋律,也尝试着去创造自己的音符,用音乐来诉说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贺立军说。
复现旧日琴韵
古董钢琴的价值不仅是收藏。贺立军一直致力于钢琴的修复技术研究,进行修复后的古董钢琴可以很大程度上恢复到出厂状态,弹出和谐音色,既保留了原有的艺术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复现了手工钢琴黄金时代的音色。
自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开办以来,贺立军团队已经修复了几百架古董钢琴。名气逐渐打响,甚至许多欧美的收藏家也专门将钢琴送来武汉修复。
在这个过程中,贺立军更深层次地感受到了不同时代钢琴的特点和魅力。他走访世界各地的钢琴博物馆,拜访各地的古董钢琴修复技师;他与音乐家和钢琴技师交流心得,学习不同的修复技术。
10多年来,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从最初的1人增加至20人,场地规模也从最初的2500平方米发展为综合面积8000平方米。2021年,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获评国家三级博物馆,是湖北省第一家私人创建的国家级博物馆。
今年,贺立军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海归代表共同申报了“以音乐疗愈优化门诊服务的创新实践”科研项目,希望将音乐与医疗相结合,优化就诊环境,尽己所能为当地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每当立足月湖之畔聆听百年琴声时,贺立军人生中的许多剪影仿佛瞬间重叠——5岁时的山村学童、35岁时的海外精英、48岁时的博物馆馆长……
他说,感谢钢琴,琴键和弦飞舞,奏出了生命里最美的一段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