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子弟是什么意思(铁路子弟见证时代变迁)

时间:2024-11-07 08:12:01

张永政和陶玉龙,是一对检修合安线高铁桥墩、隧道的铁路搭档。他们来自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工务段安庆大桥车间。相似的家庭背景和相同的信念,使他们成为默契的双人组作业搭档。陶玉龙出生于2000 年,来自安徽滁州,他的外公和母亲都从事过铁路工作。张永政比陶玉龙大两岁,来自安徽阜阳,他的父亲目前在阜阳工务段工作。铁路家庭的熏陶,使他们早早了解到这一行业并产生极大的兴趣。两人正式进入高铁工作,是在2021年。

陶玉龙(上图)、张永政,检修“最佳搭档”。

两人搭档行走在高空中

早晨七点,张永政和陶玉龙前往合安线(合肥-安庆)轨道,检查特定的桥梁和隧道,测量距离,排查异物掉落风险。他们还需爬到高空中的桥座支架上进行检修。“两个人一组,主要是为了保障安全。”陶玉龙说。“登高的时候,有个人要负责扶梯子。两个人一组下墩台。墩台一般都是9 米以上的。系安全绳要互相帮忙。”张永政回想第一次爬桥的情景:“那个桥座支架,足足有二三十米高,当时上去真是胆战心惊,腿脚都发麻。”

一座桥有两百多孔,需要检查的点很多,张永政和陶玉龙走五六公里才能检查完。“环境比较复杂,有些地方草丛和水比较多,要绕路。”“有时候能坐车,但是小路只能步行。”检查完所有的墩台,要花费5、6 个小时。两个人用脚步,丈量出一个又一个桥墩。足迹铭刻下的,是他们坚定的信念。

前辈的敬业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新人。曾经有个老前辈,在线路上从头天下午6:00 一直工作到第二天下午4:00,对一个数据进行精调,精确到毫米。这给张永政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成为了他学习的榜样。

自小对铁路交通感兴趣

因为家庭的熏陶,他们选择早早进入铁路行业。陶玉龙说:“男儿有志在四方,我们也想为国家和人民做一点贡献。”张永政补充道:“还有就是很喜欢吧,感觉高铁是一个比较高科技、比较新颖的东西,想往新东西上面靠拢。”

小时候,他们就住在火车站旁边。各种各样的火车呼啸而过,鸣笛声在耳边回荡。那个时候起,两个男孩就表现出对铁路交通的兴趣。他们会收集火车票和带有火车图案的邮票,“对车比较感兴趣,对火车票这种东西有特殊的情感,也是自己成长的一部分。”

陶玉龙的母亲是一名乘务员,在他的印象中,逢年过节都见不到母亲的身影。“那个时候我还挺不理解的,别的小朋友都跟爸爸妈妈在一起,但是我只有爸爸带着过节。”上了高中后,爸爸告诉他,妈妈是为国家做贡献的人,是“半个家里人,半个国家人。”他突然开始理解妈妈的工作,觉得妈妈“很伟大”。长大也许就是在这些瞬间完成的。

后来上学,这两个男孩都选择了铁路交通相关的专业,将儿时对铁路的复杂情感,转化成行动。

代代接力见证铁路变迁

“现在进入快节奏时代,到哪都挺方便的,但是安全问题非常重要。我们要保障乘客的安全。”这是陶玉龙对工作的理解。

大多数铁路职工家庭都像他们一样,聚少离多。今年张永政和陶玉龙大年初二就来合肥上班了。在大部分人都赶回家过年、走亲戚的新春佳节,铁路职工的工作负担会更大,他们必须坚守岗位,保障交通安全。陶玉龙说,自己最大的开心,就是看到旅客坐车平平安安的。“虽然旅客看不到我们,但是也不会遗憾,他们平安我们就开心。”

作为“铁二代”“铁三代”,张永政和陶玉龙认为这种为国奉献的精神是代代相传的。从小父母就教育他们,要跟着国家走。“精神这种东西感觉说不出来,就是内心里有一种永不熄灭的火焰在支撑着你,是一种精神寄托吧。”陶玉龙告诉记者。“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岗位负责,应该做好自己的工作。”

如今,绿皮火车不常见了。每当我们看到绿皮火车,总会梦回上个世纪。从绿皮到高铁,两代人见证并参与了火车的变迁。父辈在老去,而新一代的年轻人接过火炬,向前传递,他们始终默默坚守在中国高铁的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