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主义是什么(托尔斯泰顶峰之作《复活》中这十句格言,凸显作者的世界观)

时间:2024-10-31 10:26:23

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高尔基曾说:“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托尔斯泰一生创作了很多不朽的经典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还有我们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复活》。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作品,他用了10年的时间创作出这部伟大作品。小说原计划有四部,最终只创作了三部。小说是由真实原型改编的,它的素材是托尔斯泰从一位检察官那里得知了一件真人真事。这是一个有关救赎和忏悔的故事,托尔斯泰对这个素材一直难忘于心,最终将他创作改编成故事。这个故事让全世界为之震撼,一度被公认为是托尔斯泰创作的顶峰。

小说《复活》写于1889年至1899年,开始着手创作这部小说的时候,托尔斯泰已经七十岁高龄,他用几十年的生活经验、思想经验注视着世界,作品中保持着批判现实的精神,对当下生活种种问题进行讽刺,从而传达心理、情感与观点,流露出其世界观。他创作《复活》,遵从于现实主义的原则,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鲜明的态度与思想倾注于这部作品之中。

小说《复活》讲述了一个关于“复活”的故事,主要是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精神的复活 他与女主人公玛丝洛娃之间的一系列感情、人生、思想挣扎的故事,最后两个人都在精神和道德上得到了复活。小说跌宕起伏的剧情是人的道德在不断的进步、完善、修复以及进化的过程,人物在社会熔炉之前、在国家体制之前、在各种冷酷无情的制度面前,如何以一个人的姿态来对抗命运的安排,这个自我救赎的过程,便是复活。

小说毫不留情的批判和揭露了俄国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昏庸无情,揭下了官方教会的伪善面纱。从人道主义出发,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式,创作出两个地位、出身、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的小说主人公形象,他们二者一个是统治阶级的贵族的代表,一个是被奴役的农民阶级的代表,他们最终走在了一起,经历了高尚-堕落-复活的人生轨迹,他们的一切行为以及种种后果可以说很大原因上都是由俄国社会的现实生活所决定和影响的。

19世纪70年代、80年代,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农村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广大的劳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托尔斯泰在作品中宣扬了很多的情感,包括对人民的同情,对俄国黑暗的批判这种有代表性的博爱思想,被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虽然《复活》中的男女主人公最终在心灵和道德上都达到了复活,但是可以说这是作者理想主义的一个写照,最终统治者是否能够向善,社会是否能够安定繁荣,人民是否能够生活幸福,法庭是否会公正客官,人间的罪恶是否会越来越少?这可能需要时间给予答案。

由于时代的变迁与出身的两重原因,托尔斯泰创作《复活》的时候,世界观发生了转变。他从一个富有的,充满正义感的贵族和知识分子的身份,寻求新的生活理念和世界观。为此,在这部小说中,体现着更加浓厚的平民化色彩,努力从事体力劳动,生活愈发简朴,开始与其贵族身份产生背离,导致他最后选择离家出走。在这大环境下和思想转变下,他选择创作《复活》这部作品,而文字背后的思想也正是作者托尔斯泰世界观的转变。

《复活》是托尔斯泰创作生涯中倒数第二部作品,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小说中的十句格言,体会文字背后作者的情感与世界观,领悟后一定深受启发。

我从来不承认我心情不好,所以我一直都很开心。——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只有肚子饿的时候,吃东西才有益无害,同样,只有当你有爱心的时候,去同人打交道才会有益无害。——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一种坏行为只是为其他坏行为铺平道路而已,可是坏思想却拖住人顺着那条路走下去,一发而不可收拾。——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人性中可怕的存在着兽性,如果这种兽性没有袒露出来,而是深藏在所谓的诗意外表之下时,则更加可怕。——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如果爱一个人,那就爱整个的他,实事求是地照他本来的面目去爱他,而不是脱离实际希望他这样那样的。——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解决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罪恶,后来,他在《圣经》中找到了答案:人不但不可恨仇敌,而要爱仇敌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我觉得,每隔一段时期做一下“灵魂的扫除”是很有益的事情,它能让你自醒自重,同时使你的生活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每一个人都具有各种各样的本性的胚芽,有的时候表现这样一种本性,有时表现出那样一种本性,有时变得面目全非,其实还是原来那个人。——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要永远宽恕一切人,要无数次地宽恕别人,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无罪的,没有一个人不需要宽恕,因此也就没有一个人有权力去惩罚或者纠正别人。——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坏事没有做,但有过一种比坏事更坏的多的东西,即有过可以产生一切坏行为的思想。坏的行为可以改正,可以悔过。而坏的思想却会产生一切坏的行为。——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最新推荐